close

大家還記得以前使用傻瓜相機的日子嗎?常聽到很多人抱怨數位相機拍不好。比較起來傳統和數位是哪裡有差別呢?

首先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的感光面積一般比傳統膠捲來得小。這會影響感光能力嗎?如果以ISO值來當標準,數位與傳統是沒有差別的,或是說比較是沒有意義的。傳統相機的ISO值是膠捲的感光度;而數位會標示出其可以處理的ISO值。至於在不同ISO值處理的能力及品質,則因元件及機種而異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數位的感光能力可以比使用膠捲來得高而且具有彈性。

不過感光元件大小的差異,倒是影響了相機大小以及鏡頭的設計。相同的拍攝,數位使用的鏡頭其焦距會比傳統的小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鏡頭設計因此不同的關係,數位使用的鏡頭,光圈倒是比傳統的來得小。

為了符合一般"安全快門"拍攝的需求,在"規格"的考量下,我挑選一台數位相機,會先考慮鏡頭的光圈夠不夠大。

由於現在一般的數位相機光圈最大大多是F2.8,跟傳統比較起來嫌小了一點,因此再來能考慮的就是較高的ISO值了。不過數位的感光元件在較高的ISO值下,會產生較多的雜訊;因此ISO值的比較必須參考影像的品質。

除此之外,為了使快門的速度可以再慢一點,防手振的技術似乎也可以派上用場。雖然防手振的功能一開始在數位相機的應用,是在高倍望遠時避免相機輕微的晃動造成嚴重的模糊。

如果還是不行的話,還是得靠閃光燈。比較內建閃光的效果以及能否利用外加閃光燈。

不過容不容易拍好照片,還有許多很重要的功能像是AEAF,其反應的速度及準確度也十分重要。還有鏡頭的焦距範圍,在拍攝的場合其望遠端或廣角端如果足夠的話,就是一台十分好用的相機。另外像對焦輔助燈及手動對焦在AF困難的時候則是必需的。

除此之外,依拍攝的需要,相機必須要有合適的拍攝模式。要完全掌握拍攝的狀態,有賴相機提供光圈先決快門先決或是全手動的模式。除了手動類的模式外,大量的情境模式使得拍攝簡單自動卻符合更多的拍攝情境。

雖然在規格上要考慮的還不少,大多與拍攝的能力有關。然而相機拍攝畫面的優劣,絕大部分卻是取決於鏡頭品質及設計的好壞。再來就是訊號處理的能力。

其他還有許許多多與使用習慣及需要相關的考量,像是電池、儲存媒體等等。其實握得穩的機身設計可是幫助很大的~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ksu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